工伤认定怎么走程序
在工作中,受伤是一件令人痛苦和困扰的事情,而工伤认定程序则是保障受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那么,工伤认定究竟应该怎么走程序呢?相信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一、工伤认定怎么走程序
1. 提出申请:受伤职工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30 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 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提交材料: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3. 受理审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 15 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4. 调查核实: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5. 作出决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二、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问题
1. 用人单位的申请时效:用人单位需要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30 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超过这个期限,用人单位可能需要承担不利后果。
2. 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的申请时效: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 年内可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这个时间期限是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时间过长导致证据缺失等问题。
3. 时效的中断和中止:在申请工伤认定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导致申请时效中断或者中止。例如,因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等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时效可以相应延长。
三、工伤认定中的证据收集
1. 劳动关系证明: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用以证明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2. 事故现场证据:包括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能够还原事故发生的经过和情况。
3. 医疗诊断证明:这是认定工伤的重要依据,包括病历、诊断书、检查报告等。
4. 用人单位的相关文件:如用人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事故报告等。
5. 其他相关证据:如与用人单位沟通的记录、劳动监察部门的调查材料等。
总之,工伤认定程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受伤职工、用人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的时间限制和证据收集,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