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留薪是什么意思
在劳动领域中,“停工留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但不少人对其含义和相关规定并不是特别清楚。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一、停工留薪
停工留薪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间,原工资、薪水、福利、保险等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一制度的设立,旨在保障受伤职工在治疗和康复期间的基本生活,使其能够安心养伤,不必为经济问题担忧。
需要注意的是,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 12 个月。
在确定停工留薪期时,通常会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和休假证明等材料来综合判断。如果用人单位对停工留薪期有异议,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确认。
二、停工留薪期的工资计算
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工资待遇按照受伤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如果工作不满 12 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月数的平均工资计算。
这里的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但是,一些福利待遇,如单位的福利性奖金、福利性补贴等,可能不会按照原标准发放,具体要根据单位的规定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同时,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可以通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停工留薪期满后的处理
当停工留薪期满后,职工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职工可能会返回原工作岗位,也可能会调整工作岗位,或者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如果职工恢复工作后,又旧伤复发需要再次治疗的,还可以按照规定再次享受停工留薪待遇。
总之,停工留薪制度是对工伤职工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用人单位和职工都应当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以上就是关于停工留薪的相关内容。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